小学生光盘行动倡议书500字
推荐文章
小学生光盘行动倡议书相关范文500字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小小餐桌,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尊重劳动、珍惜粮食的传统美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光盘行动倡议书,欢迎大家阅读!
光盘行动倡议书1
同学们:
你们好,你们听过“光盘族”吗?节俭,不浪费粮食,这就是光盘。每当我们坐在餐桌前,吃着饭,聊着天,如果吃不下就少添饭,买多少吃多少。光盘只要你付出行动,在一点一滴中节俭,你就会发现光盘也许并不是那么困难。习总书记提倡厉行节俭,我们应当以身作则。
此刻在食堂,有些同学吃饭只吃几口便扔掉,十分浪费,但自我却丝毫不觉得浪费,然而有些同学则以身作则,尽量不浪费,做真正的光盘族,这十分值得学习。
国家此刻提倡节俭,在饭店吃饭时,吃不完的打包,在家里吃饭,吃干净一些便是节省。米粮是农民种出来的,这是农民辛苦劳动一年的成果,浪费粮食不仅仅是对不起自我,并且对不起农民。当我们在吃饭时,世上又有多少人无家可归,没有饭吃。我们生在这样一个完美的家庭,应当更加知足,更应当珍惜这样的机会,不该浪费。当吃干净饭时,望着干净的盘子,是否感到有些高兴呢?
那么节俭该怎样做?节俭就在平时。在此,我代表初二(5)班,发出倡议,让更多同学加入光盘族。
一.吃饭不浪费,桌上是光盘。
二.饮料不乱丢,丢前喝干净。
三.纸巾不多用,必要时再用。
四.纸张不做玩具,要物尽其用。
五.修正带尽量少用。
六.一次性物品尽量不用,如一次性鞋套。
七.笔芯用完笔不扔,能够换笔芯。
八.节俭用水,随手关掉水龙头。
九.节俭用电,随手关灯。
节俭从我们做起,节俭并不是口上说,而是实践来证明。期望同学们以后都能够说“我为光盘而骄傲。”
光盘行动倡议书2
敬爱的教师、亲爱的同学们: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升高,“舌尖上的浪费”现象也日益严重,浪费粮食的情景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餐桌礼貌是人类礼貌的缩影,餐桌虽小,却传承了人类自古以来礼貌有礼、节俭惜福的优良传统。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俭的美德,值第46个“世界地球日”之际,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学生会向全校师生发出如下倡议:
1、礼貌就餐,健康饮食。用餐时注意自觉排队、主动礼让;爱护餐厅设施,坚持环境卫生。
2、厉行节俭,杜绝浪费。树立“浪费可耻、节俭光荣”的理念,按需选餐,不剩菜、不剩饭,做“光盘一族”。
3、身先示范,倡导新风。与身边的人一齐做勤俭节俭的实践者、宣传者、监督者,在全校营造勤俭节俭的良好氛围。
“光盘”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保护资源、健康时尚的生活习惯。期望全校师生进取支持和响应“光盘行动”,珍惜粮食,礼貌就餐,做一个光荣的“光盘一族”,共同为建设礼貌、和谐、环保的社会环境作出自我的贡献!
光盘行动倡议书3
亲爱的同学们:
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我们的古贤很早就提出来的醒世箴言。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zzz同志针对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在公款接待中存在的极度奢侈和严重浪费现象作出了“厉行节俭,狠刹奢侈浪费之风”的重要批示。社会各界反响强烈,人民群众进取拥护,饭店就餐依据吃量而点菜,提出餐毕盘光的精神。总之,就是人走盘光,简称“光盘行动”。
有关数据显示,饥饿是人类的头号杀手,每6秒就有1名儿童因饥饿死亡,平均每年夺去1000万人的生命;我国仍有1亿多贫困人口。与此构成鲜明比较的是,当前餐桌上浪费的粮食数量巨大,“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身边的浪费比比皆是。我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最少倒掉了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如果每一天浪费的粮食回收5%,就能够多救活四百万饥民。节俭是一种美德,节俭是一种智慧,节俭是我的行动,也是我的习惯!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不是吃苦,而是对有限资源的珍视。小小餐桌,传承了中华民族尊重劳动的传统美德;礼貌就餐,体现着田梧一中学子珍惜粮食的良好素质。为了贯彻十八大勤俭节俭的精神,为了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俭的美德,让我们一齐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为此,我向全校师生发出“光盘行动”倡议:
1.以“光盘打包”为荣。点餐时,适度适量,吃饱为好。提倡剩菜剩饭要打包。
2.以“适量购取”为荣。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剩菜。
3.以“礼貌就餐”为荣。就餐时,为方便其他同学就餐,不恶意占用就餐位置,就餐后不随意乱丢餐具。
4.以“宣传节俭”为荣。提醒身边的人,进取制止浪费粮食的现象。做节俭宣传员,向家人、亲戚、朋友宣传节俭粮食。
我光盘,我光荣。从每一餐做起,从我做起,从此刻做起,养成勤俭节俭的好习惯,厉行节俭,反对浪费。让我们用礼貌演绎生活,用行动展示形象!
光盘行动倡议书4
亲爱的同学:
当端着满是剩饭的盘子走向食堂残食台的时候,你是否会满不在乎当请朋友吃饭看到满桌剩饭的时候,你是否会觉得理所应当当看到满载的泔水车驶出学校的时候,你是否会觉得不以为然当你了解到我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每年最少倒掉了2亿人一年的口粮,而我国仍有1亿多贫困人口的时候,你是否还会无动于衷
古语有云,“俭以养德”,勤俭节俭不仅仅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更是道德修养的具体体现。勤俭节俭也是国家发展、社会提高的精神需求和实际需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料。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指出“要大力宣传节俭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俭、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为响应号召,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俭的美德,在此,我们向全国广大同学发出倡议:光盘行动,从我做起,争做勤俭节俭的传承者、实践者和引领者,在建设节俭型社会的宏伟进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光盘行动,争做勤俭节俭的传承者。“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小小餐桌,承载了中华民族尊重劳动、勤俭节俭的传统美德。“惟俭能够助廉,惟恕能够成德”,光盘行动,需要广大同学传承中华民族勤俭节俭的优秀传统,理解勤俭节俭的时代内涵,牢记“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的贤人嘱托,厉行节俭,反对浪费。光盘行动,争做勤俭节俭的实践者。“光盘行动”是勤俭节俭的重要行动,需要我们青年学子从此刻做起、从自身做起,爱惜每一粒粮食,珍惜每一滴水;随手拍美食,晒光盘,记录完美,曝光浪费;取餐适度适量,用餐餐光盘的实际行动彰显个人的完美品德。
光盘行动,争做勤俭节俭的引领者。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着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当代青年学子要使勤俭节俭成为自我的基本遵循,争当勤俭节俭的行动表率,要主动发声,在生活中、网络上进取倡导节俭文化;要深入实践,用身体力行和引导感召,在家庭中、学校里、社会上构成勤俭节俭的良好风尚。同学们,光盘行动是国家礼貌,是民族美德,更体现着青年学子的品质和职责。“克勤于邦,克俭于家”,青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期望,我们倡议每个青年学子都要践行“光盘行动”,从节俭粮食做起,争做勤俭节俭的传承者、实践者和引领者,为建设一个礼貌、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我的青春力量!
光盘行动倡议书5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有关数据显示,饥饿是人类的头号杀手,每6秒就有1名儿童因饥饿死亡,平均每年夺去1000万人的生命;我国仍有1亿多贫困人口。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组数据:中国社科院统计,我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食物或口粮。如果每天浪费的粮食回收5%,就可以多救活四百万饥民,节约是一种美德,节约是一种智慧,节约是我们的行动,也是我们大家的习惯!
近日,随着全国主流媒体对“舌尖上的浪费”大加挞伐,一项倡导将盘中餐吃光、喝净、带走的“光盘行动”正在全国兴起,并得到许多民众、餐饮业经营者、公益组织的热烈响应为此,我校号召全体同学积极参加到“光盘行动”中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不能忘记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更不能忘记全国仍有1亿多贫困人口。
我们倡议,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我们倡议,家庭餐桌上,倡议根据营养学合理搭配荤素菜比例,按需买菜、煮菜,以每顿饭家庭成员刚好吃完、吃饱为准。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剩菜。吃光碗里的最后一粒米、盘中的最后一棵菜。
我们倡议,以“光盘”为荣,“剩宴”为耻。就餐点菜时,适度适量,吃饱为好。实在吃不了,记得兜着走。剩饭要打包,减少奢侈浪费,不攀比,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
我们倡议,同学们既要做“光盘行动”的实践者,也要做“光盘行动”的推动者。让更多的人了解“光盘行动”,参与“光盘行动”,用省下来的钱,多做好事,多做公益。
同学们,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勤俭不是吃苦,而是对有限资源的珍视。从今天午饭开始,让我们一起:不剩饭,不浪费,吃多少,要多少,吃不了,兜着走!加入光盘族,一起对“浪费”说不!”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需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那么,不妨就从参加“光盘行动”开始吧!
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所谓光盘,就是吃光你盘子中的食物。“吃光盘中餐,今天不剩饭”。拒绝浪费,珍惜粮食!从我做起,从今天开始,我们要争做“光盘族”!
全校同学不但要争当勤俭节约的行动表率,更要做“光盘行动”的宣传使者,积极倡导节约文化,广泛宣传节约理念,从自己的家庭做起,发动和监督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亲朋好友都参加到“光盘行动”中来,都来做一名“节约达人”。从学校到家庭再到社会,通过小手牵大手,使同学们的节约习惯能延伸到校园外,让更多家长向浪费说不。
同学们,我们都是社会的小主人,让我们此刻做起,从生活习惯开始,争做节俭生活的践行者、推广者、监督者,共同为建设文明、和谐、低碳、绿色、环保的校园环境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倡议人:___
时间:____年__月__日
光盘行动倡议书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