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工作范文 > 文案策划 > 策划书 > 宁夏历史文化导游词最新

宁夏历史文化导游词最新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宁夏历史文化导游词最新

宁夏处在中国西部的黄河上游,东邻陕西省,西、北部接内蒙古自治区,西南、南部和东南部与甘肃省相连。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是关于宁夏历史文化导游词,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你们。

宁夏历史文化导游词1

欢迎大家来到宏佛塔!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宏佛塔。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乐善好施的通俗用语,也是扶危济贫、救死扶伤义士们的谦逊之辞。既使在现代的文艺作品中,这句话也是拯救众生性命的主人公们脱口而出的惯用语。那么究竟什么叫“浮屠”呢?这并不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回答的问题。其实,浮屠就是佛塔,虽然佛塔对于所有的中国人而言并不佰生,但如果要问“佛塔是用来作什么的?”仍然是一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首先去了解佛塔的来历、用途,以及它的类型、结构等等。

塔,梵文称作Stupa,在古代的印度就是坟冢的意思。从印度的梵文译成汉文之后,曾经出现了佛图、浮屠等音译名称,和方坟、圆冢、高显等意译名称。而“塔”则是古代的中国人给予这种印度传来的建筑的一种很形象化的名称,最早见于晋代葛洪写的《字苑》一书。相传佛祖释迦牟尼涅槃以后,弟子们把他的遗体火化了,遗骨在火光之中凝结成了五彩斑烂、击之不碎的结晶物,称作舍利子。相传释迦还遗留下了他的身骨、头顶骨、牙齿、毛发、指骨等等,都是佛的舍利子。当时有八个国家的国王听说释迦涅槃了,都带领兵将前来争夺佛祖的舍利,最后他们分别得到了一份,按照印度古老的传统习俗在自己的国家建塔供养了起来。这些佛塔的下面都有地宫,里面都珍藏着释迦佛祖的舍利。由于佛教信徒们将释迦佛祖的舍利子视为一种至高无上的神圣物品,所以佛塔就不仅成为了释迦涅槃的象征,更是佛家弟子们顶礼膜拜的对象了。佛教认为:信徒们如果能经常性地环绕着佛塔作礼拜,就可以在来世获取无上的功德和福报。所以,环绕着佛塔作右旋礼拜,也就成为当时的僧侣们每日必作的功课了。不仅如此,就是建造佛塔本身也是一项功德行为。在释迦涅槃二百多年以后,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就曾经打开了最早的八个舍利塔中的七塔地宫,取出舍利子,把它们分成许多份,然后在他传播佛教的广大区域内普遍建塔供养。这种作法还经常被后世的佛教信众所效仿。时至今日,佛祖的舍利塔遍布于中亚、东亚、南亚和东南亚各地区,在中国的大地上,古塔的数量就有上万座。

说到这里,人们不禁会问:这么多的佛塔下面难道都有释迦佛的真身舍利子吗?当然不会的,供奉真身舍利的佛塔是屈指可数的,而大部分佛塔下面供奉的只是象征性的佛舍利。用什么来作象征性的舍利呢?佛经上说:信众们修建佛塔,如果找不到佛的真身舍利子的时候,可以用金、银、琉璃、水晶、玛瑙等珍宝来代替;如果实在无力求得这些宝物,也可以到大海边去拾取清净的砂粒,或者采集一些药草、竹木的根节来制造舍利。只要具有真诚的信佛之心,这些象征物品在信徒们的眼里也就完全具有了如真身佛舍利一般的功能与作用。另外佛教的经典集中了释迦牟尼的所有思想与智慧,是佛教信众通往涅槃境界的指路明灯,因此,在有的古塔中,一些佛教经典也被当作舍利供奉在了塔身之中。经典是不同于真身舍利的,所以,珍藏在佛塔之中的经典被佛教称作“法身舍利”。不论是真身舍利还是法身舍利,它们所在的宝塔都会被称作“舍利塔”。

但也有一种佛塔只是被用来作为释迦牟尼象征的,塔下并不埋藏舍利子,因此就不具备坟冢的性质,如在石窟洞里用石头雕刻出来的佛塔就是这样的。这种塔在梵文佛教文献中叫Chaitya,汉语的音译称作“支提”或“制底”。

任何形式的文化艺术都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作为佛教信仰的重要标志之一的佛塔也是这样的。当建造佛塔的思想从印度走向四面八方之后,各地区的佛教信徒们在接受印度佛塔建筑样式的同时,也在不断地结合着本民族的固有文化,创造出自己所喜爱的佛塔样式。于是在佛教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各种各样的佛塔不断涌现,成为了古代信仰佛教的各民族建筑艺术中的一朵奇葩。中国的古塔也是多种多样的,从它们的外表造型和结构形式上来看,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楼阁式塔:在中国古塔中的历史最悠久、体形最高大、保存数量最多,是汉民族所特有的佛塔建筑样式。这种塔的每层间距比较大, 一眼望去就象一座高层的楼阁。形体比较高大的,在塔内一般都设有砖石或木制的楼梯,可以供人们拾级攀登、眺览远方,而塔身的层数与塔内的楼层往往是相一致的。在有的塔外还有意制作出仿木结构的门窗与柱子等。

2、密檐式塔:在中国古塔中的数量和地位仅次于楼阁式塔,形体一般也比较高大,它是由楼阁式的木塔向砖石结构发展时而演变来的。这种塔的第一层很高大,而第一层以上各层之间的距离则特别短,各层的塔檐紧密重叠着。塔身的内部一般是空筒式的,不能登临眺览。有的密檐式塔在制作时就是实心的。既使在塔内设有楼梯可以攀登,而内部实际的楼层数也要远远少于外表所表现出的塔檐层数。富丽的仿木构建筑装饰大部分集中在塔身的第一层。

3、亭阁式塔:是印度的覆钵式塔与中国古代传统的亭阁建筑相结合的一种古塔形式,也具有悠久的历史。塔身的外表就像一座亭子,都是单层的,有的在顶上还加建一个小阁。在塔身的内部一般设立佛龛,安置佛像。由于这种塔结构简单、费用不大、易于修造,曾经被许多高僧们所采用作为墓塔。

4、花塔:花塔有单层的,也有多层的。它的主要特征,是在塔身的上半部装饰繁复的花饰,看上去就好像一个巨大的花束,可能是从装饰亭阁式塔的顶部和楼阁式、密檐式塔的塔身发展而来的,用来表现佛教中的莲花藏世界。它的数量虽然不多,但造型却独具一格。

今天我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参观的时间,希望这次参观能给大家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预祝大家能玩的开心,谢谢。

宁夏历史文化导游词2

滚钟口,俗称“小口子”,西距银川市区约四十公里。此山口三面环山,山口面东敞开,形似大钟。在景区中央有一座小山,又像是钟内悬挂着的钟锤,人称“钟铃山”,“滚钟口”由此得名。

滚钟口山峦起伏,岩石峻峭,林木葱茏,巍峨秀丽。在西夏时,就是“西夏古名胜地”。当时,李元昊曾于山沟北部建造了一处规模宏大的避暑宫苑。现在在这片参差错落的20多处建筑遗址上,散落的砖、瓦、器物残片遗物,还俯拾即是。明清时,这里也大兴土木,建造庙宇、楼阁,修建了贺兰庙、老君堂、大悲阁、斗母宫、小洞天、关帝庙、兴隆寺、晚翠阁、观音庙等14处庙庵台阁,这些建筑依山临险,随势自然,错落有致。山内的三座山峰之上,还建有三座造型优美、小巧别致的白色喇嘛式塔。始建于清朝光绪十八年(1892年)的贺兰庙,庙宇坐落在半山之上,分为上中下三层台院,三座殿宇连成一体。主殿泥塑彩像,两侧绘有滚钟口全景图和贺兰庙全景图,殿宇雕梁画栋,蔚为壮观。据史料载:明清时期,每年六月,城镇村堡的善男信女多进香山寺,轮骑络绎不绝,名曰“朝山”,亦借以游览涤暑。景区南侧山旁的“清真寺”,有阿拉伯也门的马克伦丁·本·欧斯曼长老“拱北”墓,他曾在16世纪末远涉重洋来到中国,在银川等地传教30多年。每逢回族的传统节日,远近穆斯林纷纷前来念经朝拜,以示纪念。?

小滚钟口经过历代修葺建设,成为一处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春夏之际,小滚钟口内满谷高杉,一片葱绿。来到景区入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棵苍劲葱茏的古槐和勃勃生机的长青松柏。进入景区,漫步于山道上,只见满山遍谷的洋槐、翠柏、白杨绿阴遮盖沟坡,郁郁葱葱。沟间坡地的山果树上挂满了晶莹欲滴的红山果和红酸枣。山涧里一缕清泉涓涓流淌。山中绿树、红花争相辉映,绚丽多彩。?

南望群山,有三峰峭立,形似笔架,人们称它为“笔架山”。山下有人采佳石为砚,因而又称曰“砚石笔架山”。若拾级而上,登临山颠“望海亭”,可凭高四览,向西远眺,但见峰峦起伏,势若奔浪;极目东望,又见千里平畴,像风平浪静的海洋,天地相间处,云烟浩渺浑然融为一体。在这里还可观赏到“日出笔架”、“月光别钟铃”、“石嶂穿白云”等自然景观。如逢朝晖夕映时,又可观赏到“贺兰佛光”之景,堪与“峨眉宝光”争妍。六月暑日,在景区西边沟尽头的青羊溜山巅上,蓝天晴空,白雪盖顶,这就是古宁夏八景之首的“贺兰晴雪”。?

在景区北部一条宽窄变异、蜿蜒曲折的深沟内,多有寺庙遗址,故称“大寺沟”。沟内树木苍翠,泉水清澈,怪石林立,“狮吼”、“卧虎”、“顽猴”、“仙人指路”、“青羊跳涧”等奇石,神态各异,令人叹为观止。顺沟向西而下,有巨石立于沟间,上刻“西爽亭”三个大字,这里山势开阔,泉水叮咚,绿草如茵,是最舒坦幽静的休息之地。

宁夏历史文化导游词3

南关清真大寺位于银川市城区东南角,南关清真大寺始建年代较为久远。明朝末年,原寺地址在银川南关外“拱北”亭,规模较小。1920_年将寺址迁入南关内,建成一座具有古典风格的大寺。60年代寺院在动乱中被毁殆尽。1981年广大穆斯林募资在今址重建。

重建的南关清真大寺主殿建筑高26米,坐西朝东,寺院面积约1万平方米。主殿为圆形拱顶两层,上层是大殿、阳台,方形大礼拜殿可容纳1300多人做礼拜。下层有宽敞的沐浴室、小礼拜殿、女礼拜殿、阿拉伯语学校、阿訇卧室、办公室、会客室等,皆以回廊相连。

楼顶正中耸立着一大四小的绿色穹隆装饰,大的居于中央,直径9米,顶端高悬新月,小的直径3米,分布在楼顶四角,远眺,绿色圆顶闪闪发光,十分壮丽。主楼前有通向上层的阶梯,两侧种植花圃。殿前中部为一座直径15米的喷水池,四周花木扶疏,两边各建有30米高的“宣礼塔”。寺院内还种植了许多珍贵的松柏和各种树木、花卉。整个建筑布局严整,结构紧凑,规模宏伟。

南关清真大寺以其别具一格、典雅庄重的特点,以及浓郁的伊斯兰建筑艺术风格,成为自治区重点对外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和旅游景观之一。近年来,有9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领导、使者、友人来访。许多海外穆斯林亦到此参观做礼拜。

宁夏历史文化导游词4

水洞沟遗址是三万年前古人类繁衍生息的圣地。1920_年,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桑志华在这里发现了史前文化遗址,通过发掘,出土了大量石器和动物化石,水洞沟因此而成为我国最早发现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文化遗址,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具有“世界性”、“唯一性”、“教育性”。

水洞沟遗址记录了远古人类繁衍生息,同大自然搏斗的历史见证,蕴藏着丰富而珍贵的史前资料。它向人们展示了距今三万年前古人类的生存画卷,是迄今为止我国在黄河地区唯一经过正式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80多年来,经过六次考古发掘,在水洞沟出土了三万多件石器和67件古动物化石。其中构成水洞沟文化基础的一些石制品、工具及石器制作修理技术,可以和欧洲、西亚、北非的莫斯特、奥瑞纳时期人类栖居地的石器相媲美。尤其出土的大量勒瓦娄哇石核,与欧洲相当古老的奥瑞纳文化的形状接近。对这种地区相隔遥远,文化雷同的现象,外国著名考古专家认为是人类“大距离迁徙的同化影响”。水洞沟遗址所代表的文化,在阐述区域性石器技术传统的成因、远古文化的发掘和变异,以及晚更新人类在东北亚的迁移,扩散和交流具有重要地位,对三万多年前东西文化的比较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水洞沟地区又是我国北方明代古长城、烽燧、城堡、沟堑、墩台等军事防御建筑大观园。保护区内,蜿蜒东去的长城、高台耸立的墩堠、古朴神秘的城堡、曲折幽深的沟堑令人目不暇接,令人遥想当年“甲士拥矛驰战垒,将军拔剑逐胡兵”的壮烈场面。

水洞沟地处鄂尔多斯台地南缘,大自然造就的雅丹地貌,使这里充满了雄浑、奇特的荒谷神韵,经历了千万年的风沙雕蚀,这里集中了魔鬼城、卧驼岭、摩天崖、断云谷、怪柳沟等二十多处土林奇绝景观,使人望而生奇,大有地老天荒、旷古玄远之叹。

水洞沟是中国最早发掘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被国家列为“最具中华文明意义的百项考古发现”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荣获“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银奖。

宁夏历史文化导游词5

欢迎大家来到西夏艺术馆!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西夏艺术馆。

翻开中华民族的宏伟史册,其中记载着一个消逝于丝绸之路上的神秘王国──大夏国,史称西夏。从11世纪到13世纪,它征战南北,与宋、辽、金反复较量,分庭鼎立达190年。在这段漫长的历史中,善于征战的党项民族在融合了多民族文化的同时也造就了自己辉煌的文明,在中华大地上独树一帜、独放异彩。随着一场空前浩劫,西夏文明消失在人类历史的滔滔长河中,只有这座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西夏王陵仍然显示出西夏人顶天立地,永不屈服的顽强个性。

西夏王朝的建立、繁盛、以至消亡的漫长历史充满了神秘的色彩,西夏艺术馆将通过18个场景、160 个人物雕像直观地将曾经辉煌一时的西夏文明展现给大家,希望能解开大家心中的千古之谜。好,请随我进入展厅。

西夏的主体民族党项人是我国古代羌族的一支,自古就生息在高山耸立、白雪皑皑的青藏高原上。他们世代从事狩猎、畜牧,过着逐水草而居的原始游猎生活。唐朝初年,西藏强盛的吐蕃王朝开始了不断向外的军事扩张,党项各部受到严重的侵袭威逼和不断掳掠。党项人为了免遭被奴役的厄运,被迫背井离乡、开始了向内地长达百年和迂回近万公里的举族迁徒,最终定居在今天陕西米脂、横山一带休养生息。后乘唐末、五代割据藩镇角逐争雄、互相征战的混乱时机,党项族中的拓跋氏日益强大,逐渐成为在陕北地区雄踞一方的割据政权,党项族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这位在城墙上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的英雄男儿就是西夏王国的奠基者──李继迁,他智勇双全,在党项各族中享有崇高的威望。李继迁幼年即以聪颖机智和娴熟精湛的弓马技艺名闻乡里,有一次他率领10余名侍卫外出打猎,路上突然遇到一只斑斓大虎迎面扑来,继迁不慌不忙,命令侍卫躲入树林中,自己爬到一棵树上,一箭射中虎眼,猛虎立即倒地毙命,当时他年仅11岁,这件事为本族传颂,名噪一时。北宋初年,宋太宗强迫党项族献出了世代聚居的五州之地,引起李继迁的不满,其时年仅17岁的李继迁率领不愿归附的部落人马奔往今天内蒙古伊克昭盟鄂托克旗的地斤泽,联络党项其他部落,建立武装,起兵反宋。但因力量薄弱,与宋朝交战总是败多胜少。多次的失败,使李继迁认识到自己兵力单薄,仅凭自己无法光复旧业。他审时度势,接受了汉人谋士张浦的建议,采取了联辽抗宋的策略,向辽称臣。辽朝也想借助李继迁的力量牵制宋朝,就对他加以援助和利用,先将宗室之女义成公主许嫁,并赠送3000匹战马扩大他的实力,不久又封李继迁为夏国王,促使他更大规模的向宋进攻。李继迁依靠辽的支持,充分发挥他的卓越军事才能,不仅屡败宋军,使五州之地重归李氏、完成了收复党项“故土”的宿愿,而且集结重兵一举攻陷了西北边疆的军事重镇──灵州城,也就是今天的宁夏灵武市,并将灵州改为西平府,定都于此。1020_年,李继迁在行军途中遭吐蕃大首领潘罗支突然袭击,身中流箭,伤重而死,这位一生戎马征战、彪悍勇武的盖世英雄终年42岁,临死传位长子李德明继承其未竟事业。

李德明,自幼生长于军营,一直追随父亲东征西讨、战功卓著,继位伊始,便派兵攻杀潘罗支,报了杀父之仇。为保住父亲十多年来历经艰辛得到的血本之地,李德明卧薪尝胆,采取了“倚辽和宋”这种灵活机动的对外策略。表面上臣服于宋王朝,又接受了辽国的册封。利用宋辽之间的矛盾左右讨好,在夹缝中求得生存发展,在其近30年的统治期中,境内出现了少有的安定时期,党项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大大增强,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兴旺景象。遗憾的是就在李德明大业将成,即将登上皇帝宝座的时候,却于公元1032年突然病死于兴州,终年51岁。李德明虽然还没来得及黄袍加身,但确为儿子李元昊称帝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定都怀远镇、重修兴州府是其重大功绩之一。

怀远镇即今天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处于当时西北地区的交通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这里土地肥沃、灌溉便利、物产丰饶,加之东有黄河之险、西有贺兰山之固,而且唐徕渠绕城而过,易守难攻。公元1020_年6月, 在怀远镇北面的贺兰山出现了一条银龙在盘旋飞舞,大家都认为这是预示祥瑞的吉兆,有着战略眼光的李德明便以这个美丽的传说为由将都城迁至怀远镇,以“兴起”之意改名为兴州,作为自己的新都,并以唐代长安和北宋东京的布局为蓝本,扩建宫城、营造殿宇,经过10余年建设,使该城从一个规模很小、发展落后的边塞小镇成为西北边陲一座宫殿恢弘、寺观众多、商人云集、店铺林立的繁华热闹的大都市,最终成为地位显赫的西夏都城。

西夏统治者为显示出皇帝“至高无上”的威严气势,当年不仅仿照中原王朝在都城建起了金碧辉煌的玉宇琼楼、离宫别馆,还选定了生前游猎宴乐、会盟议事的皇家林苑所在地──贺兰山为其历代君王夜台长眠、归宿安息之地,动用大量人力、财力,效法唐、宋两朝陵墓制度为自己在这里修造了气势宏大的皇家陵园,在50平方公里的地面上留下了数百座大大小小的“东方金字塔”,成为西夏王朝的象征。

这位长相俊美、英姿勃发的少年英雄就是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传说元昊 的 母 亲卫慕氏随丈夫李德明到贺兰山游玩,夜里梦见白龙绕体、太阳投入怀中,随后怀孕 ,12个月后元 昊出生。元昊自幼熟读兵书,骁勇善战,征战沙场,战功赫赫,深受党项人的爱戴。当时宋朝边帅曹玮早想一睹元昊的风采,但总不能见到,后派擅长绘画的人暗中偷画了元昊的面貌,曹玮一看画像不由的失声惊叹:“果真是英雄的相貌!”李元昊自小胸怀大志,对于先辈称臣于宋十分不满,继位后,他雄心勃勃地厉行改革,废除唐,宋的赐姓,实行变发式、设兵防、定服饰、造文字、简礼仪、立官制、兴学校等一系列措施, 积极为建立西夏王朝做准备。在李元昊建国前推行的所有措施中,他主持创制并以法律形式推行的西夏文字,至今对中国历史文化进程都是一个划时代的贡献。

“吾邦亦有圣贤师,伟大名师数野利”。西夏诗歌中的圣贤师就是我们面前这位正伏案写书的党项官员──野利仁荣。野利任荣是党项族中的著名学者,学识渊博,对党项和汉族文化非常精通,是西夏王朝建立初期各种方略大计、典章制度的参与者和谋划者,被元昊视为知己,封为谟宁令,也就是天大王。野利任荣在元昊的大力支持下,独居高楼之上,废寝忘食、专心研修,终于在西夏建国前2年创制了中国历史上独具特色的西夏文。野利任荣创制出西夏文字后,元昊下令遵为“国字”,规定上至佛经诏令,下到民间书信,一律都用新制西夏文书写。为了推广这种文字,野利任荣不辞辛劳,亲自到到民间教习传授,帮助他们使用西夏文字记事。由于元昊的大力提倡和推行,西夏字广泛使用并迅速流行。野利任荣去世后,李元昊悲痛至极,三次前去祭奠,并给予厚葬,赠封为富平侯。在特别重视文治的西夏第五代仁孝皇帝时,又因造字有功,被追封为广惠王。

经过6年的充分准备,羽翼丰满、实力雄厚的李元昊于1038年10月在兴庆府筑坛受册、建国称帝,国号大夏,从此开创了西夏190年争霸天下的宏伟帝业。元昊称帝的第2年正月,向宋朝进表,要求宋朝正式承认夏国,册封帝号。宋朝对元昊称帝十分不满,下诏削夺元昊官爵,停止贸易往来,并在边境重金悬赏捕杀元昊。元昊为了进一步提高国威,逼迫宋朝承认夏国,亲自率领着无坚不摧的大夏铁骑,连续对宋朝发起了三川口、好水川、定川砦等数次大规模的战争,使宋军损失惨重,其中最有名的则是1041年的好水川之战,它是我国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至今为军事学家津津乐道。

1041年,元昊领兵进攻渭州,就是今天的甘肃平凉市,和宋军主力相遇。元昊略作抵抗便丢弃战马、骆驼和辎重败逃,诱敌追赶。宋将任福不知是计,率兵全力追击到六盘山下的好水川。好水川,在今宁夏隆德县城北十五里,两边山谷环抱,只有一条小路可以通过,正是兵家设伏的理想场所。这时元昊率领10万精兵埋伏在川口,并令人将数百只鸽子分装在一些泥银盒中,摆在道路两旁。宋军发现道边密封的泥盒,里面发出奇怪的响动声,感到十分疑惑,随即好奇地将盒子打开,带哨的鸽子从中腾起、直飞谷顶,盘旋在宋军的上空,这正是宋军进入埋伏圈的信号。严阵以待的夏军见鸽子飞起,伏兵四起,根据鸽子在天上盘旋的位置将宋军团团包围,前后夹击。宋军经过三天三夜的急行军早已是人困马乏,突遭袭击更是不知所措, 在以逸待劳、准备充足的西夏铁骑面前毫无还手之力。 战斗从早晨进行到傍晚,宋军死伤惨重,任福等15名大将和士兵1万余人阵亡,受伤、溃散的更是不计其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一代文杰范仲淹因指挥这一战役被贬官降职。经过几次大战,宋朝屡战屡败、损兵折将,西夏虽是兵强将勇国内却也田地荒芜、百姓怨苦,双方最终达成和议,此后,宋、夏之间和平相处十余年。

西夏建国以前,一直与辽保持着友好的关系。辽国兴宗皇帝还将姐姐兴平公主嫁给元昊,但辽并不希望西夏过于强大,常常遏制西夏的赝粒?瓜摹⒘闪焦涞牧押塾?从?蟆K蜗闹?胶螅?晒?找虮呔车厍?牡诚畈柯涔槭粑侍庀蛭飨姆⒍?舜蠊婺5慕?ァ9044年,辽兴宗亲率大军16万西征,兵分3路,长驱直入,连获胜利。元昊见辽军来势凶猛,采取了“以退为进、诱敌深入”的战术,令西夏军队向后撤退,每次撤退就放火把沿途所有的粮草和居所烧的一干二净,使辽军所到之处兵马无食。当辽军草尽粮绝、人乏马饥、不堪战斗时,元昊突然发起猛攻,把辽军打得大败,俘获驸马等辽国贵族大臣几十人,辽兴宗本人只与几个随从勉强逃脱,差点成为这位姐夫的阶下囚。元昊在胜利后,不失时机地主动派遣使者同辽朝讲和,并且将俘虏归还。辽军伤亡惨重,已无力再战,只得与西夏讲和。至此,拥有雄兵50万又具有“万里之国”疆域的西夏,已成为西北地区敢与宋、辽抗衡,使之不敢小觑的军事强国,最终形成宋、辽、西夏三国鼎立的局势,又在华夏大地重演了一出“三国演义”,被人形容是“三分天下居其一、雄居西北两百年”。

边疆战事结束了,天下太平了,昔日雄才大略的元昊开始陶醉于自己赫赫战功,整天不理朝政,在贺兰山大兴土木、营建行宫,与诸妃吃喝玩乐、纵情声色。他先与国相没藏讹庞的妹妹没藏氏私通,生子谅祚。后给儿子宁令哥娶妻,又眷恋儿媳没移氏美艳,竟占为己有,并立为“新皇后”。被废的皇后野利氏整日以泪洗面、痛不欲生,皇太子宁令哥更是羞愧难当、怒火满腔。这一切给早已觊觎皇权的野心家没藏讹庞创造了良好的机会。他趁机利用宁令哥母子对元昊的愤怒,唆使宁令哥去刺杀元昊,进行宫廷政变,以报废母夺妻之仇,并承诺“杀掉你的父亲,我们拥戴你做大夏皇帝”。

年青气盛的太子经不住没藏讹庞的挑唆,终于作出了令亲者痛、仇者快的举动。1048年正月15日,正值元宵佳节,宁令哥乘元昊酒醉,手提钢刀偷偷闯进元昊的卧室,不料,他与元昊突然相撞,慌乱之中一刀砍去,削掉了元昊的鼻子。宁令哥仓皇逃脱,自投罗网躲进没藏讹庞家中藏身。没藏讹宠见挑起元昊父子自相残杀、从中渔利的目的达到了,以弑君之罪将宁令哥和他的母亲野利氏一起处死。第二天,元昊因流血过多而死,党项族的一代英主,空负一身雄才大略的开国皇帝就这样中道而殂了,年仅46岁,仅仅才做了20_年皇帝。元昊临终前命令其族弟委哥宁令继承帝位,但此时没藏讹庞已经控制了朝政大局,朝臣们慑于他的权势,只得将未满周岁的襁褓婴儿谅祚拥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是为西夏开国后的第2代皇帝。其生母没藏氏尊为皇太后,讹庞以国相总揽朝政,自此,西夏一切军国大事交由他全权处理,没藏讹庞就此专权达20_年之久。

谅祚1岁登基,笃信佛教的没藏太后为保佑儿子龙运久长、福寿无疆,西夏江山永延坚固、万代相传,于公元1050年征调了数万兵民大兴土木,用了5年零7个月的时间在兴庆府建造了规模浩大的承天寺院和耸立云端的承天寺塔,同时还将西域僧人进献的佛门至宝舍利子以金棺银椁安放于寺塔之下。承天寺建成后,没藏太后专门千里迢迢邀请了回鹘高僧来寺庙登座讲经、宣扬佛法,还经常带着皇帝亲临寺院即席聆听。当时的承天寺香火鼎盛、众僧云集,善男信女更是纷至沓来、络绎不绝,是西夏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

谅祚因为年幼,即位后一直由没藏讹庞代掌国政。没藏太后死后,讹庞为了控制谅祚,又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年仅9岁的谅祚,以国舅、国丈、国相的身份继续独揽朝政、为所欲为,朝廷大臣对其稍有不满,便被撤职罢官。甚至出行所乘坐的仪仗銮驾也跟皇帝一样,俨然是帝王的派头,谅祚和群臣都敢怒而不敢言。已长大了的谅祚对讹庞独霸朝政、专横跋扈十分不满,暗地寻找时机想除去讹庞。野心膨胀的讹庞早已不甘屈居人下,同儿子订下暗计,密谋刺杀谅祚取而代之。谅祚得知后立刻先下手为强,擒杀讹庞父子,继而族灭没藏氏,曾经显赫一时、气焰熏天的没藏家族就此灰飞烟灭。12岁的少年皇帝亲掌国政后,对西夏的政治、军事进行了一系列的重要改革,不仅巩固了新政权,而且对以后各朝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惜这位在西夏历史上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亲政没几年就病死了,死的时候只有21岁。

西夏的历代统治者都大力提倡兴办学校,培养人才,在发展教育、提倡“文治”方面最突出的是第五代皇帝仁宗仁孝。仁孝是西夏在位最长的皇帝,他酷爱汉文化,在位54年,十分重视以儒家学说培养人才,经常到学校亲自授课、调教训导。在他执政时期,使西夏的儒学教育达到一个空前昌盛的时期,出现了儒士云集、文人荟萃的局面。但是,党项族人的风俗习惯是喜欢征战、崇尚强悍,视战死沙场为荣、老死家中为耻,这种重文轻武、推行儒学的立国方针使尚武强悍的党项民族变的愈来愈文弱,军事力量日益削弱,在当时以武立国的时代,为国家造成了逐步走向衰落的恶果,仁孝死后仅仅35年西夏就被蒙古所灭。

远在西夏建国前,佛教便在党项中传播, 西夏的历代君主都是虔诚的佛教信仰者,不仅带头信仰、到处修建寺庙,还将佛教定为国教、要求官员拜佛、百姓皈依,在其境内僧人众多,塔寺林立,赎经、译经、施经等佛事活动空前兴盛。值得称道的是,举世闻名的汉文《大藏经》先后经历了许多朝代,花费了近1020_年的时间,共译出6000多卷,成为佛教史上的盛事。而西夏文创制不久,即开始将汉文佛经翻译成西夏文,仅用了53年的时间,就译成3579卷佛经,平均每年译出近70卷佛经,就其译经速度这在我国译经史上乃至世界翻译史上都是一个惊人的创举。这部《西夏文大藏经》,比藏、满、蒙、傣几种文字大藏经的形成都要早2个多世纪,是我国最早翻译并印刷发行的少数民族文字的大藏经。但不管西夏帝王如何虔诚向佛、顶礼膜拜,普渡众生的菩萨最终也未能挽救西夏亡国灭种之灾。

提起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崛起大漠,带领锐不可挡的蒙古铁骑横扫亚欧大陆,所向披靡、威震四方,然而在西夏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拼死抵抗,蒙古军队一次次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都未能征服西夏。1220_年,64岁高龄的成吉思汗为完成一统中原的宏图大业,亲率强兵劲旅发动了对西夏的最后征讨。蒙古大军越过沙漠、渡过黄河,势如破竹,直驰贺兰山下,围攻西夏都城中兴府。经过半年的无数次血战, 中兴府粮尽援绝,又发生了强烈地震,房屋倒塌、瘟疫流行,军民病饿而死者不计其数,已无力抵抗。末主睍走头无路,只得向成吉思汗请求宽限一个月献城投降。此时,成吉思汗已身患重病、卧床不起,为防夏主生变,病中立下遗嘱:死后暂秘不发丧,待夏主献城投降时,将他与中兴府内所有兵民统统杀掉。不久,成吉思汗终因积劳成疾,病故于宁夏六盘山行宫,这位戎马一生灭40国的草原英雄最终“出师未捷身先死”,没有亲眼看到西夏的亡国。在末主睍率领大臣、带着贡物前来投降时,蒙古将士遵照成吉思汗的遗嘱,将他杀死,这个在位仅1年的末代皇帝成了西夏王国的殉葬品。随后蒙古军队一举荡平中兴府,四处抢掠、大肆屠杀,中兴府被踏为一片废墟。经历189年,曾在中国历史上威震一方的西夏王朝宣告灭亡了,就连党项族也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隐去,被认为斩尽杀绝了。由于西夏典籍、文书付之一炬,文物、古迹毁坏殆尽,为后人留下了数不清的难解之谜,西夏便成为“丝绸之路上消失的神秘王国”,时至今日,唯有屹立于贺兰山下的一座座陵墓,还能使我们想见西夏王国昔日挥戈雪山、弯弓瀚海,坐镇万里疆土的辉煌盛景。

今天我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参观的时间,希望这次参观能给大家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预祝大家能玩的开心,谢谢。


宁夏历史文化导游词最新相关文章:

宁夏导游词

青海景区导游词

兰亭导游词

内蒙导游词

壶口瀑布导游词

蓬莱仙洞导游词

苏州留园导游词

承德金山岭长城导游词5篇

470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