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不等于入秋
立秋不等于入秋
立秋不等于入秋,夏天仍在继续,谨防秋老虎,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立秋不等于入秋,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立秋≠入秋,夏天仍在继续,谨防秋老虎
立秋并不代表秋天已经到来了,立秋是根据地球在环绕太阳运行的道路上所处的位置规定。
真正的秋天:划分气候季节的根据"候平均温度",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C以下,才算真正进入秋天。中国地域辽阔,虽各地气候有差别,但此时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天气候。
江淮地区一般是在9月中下旬才进入秋天。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在国庆节前后进入秋天。
立秋还在三伏天中
2020年立秋时间:8月7日,是在三伏天的中伏里。
2020年三伏天时间表
初伏:2020年7月16日-2020年7月25日,共10天
中伏:2020年7月26日-2020年8月14日,共20天
末伏:2020年8月15日-2020年8月24日,共10天
全国逐渐进入秋季的顺序
1.秋来最早的黑龙江和新疆北部地区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
2.首都北京9月初开始秋风送爽
3.秦淮一带秋天从9月中旬开始
4.10月初秋风吹至浙江丽水、江西南昌、湖南衡阳一线
5.11月上中旬秋的信息才到达雷州半岛
6.当球的脚步到达海南崖县时已经是新年元旦
立秋后谨防秋老虎
秋老虎是我们对于立秋后天气的一种称呼。指立秋以后短期回热天气。这种回热天气欧洲称之为“老妇夏”天气,北美人称之为“印第安夏”天气。
入秋以后,昼夜温差变大,但白天有时仍然很热,特别是秋后久晴无雨时,暑气更加逼人,高温难耐,湿热如夏,于是就有了“秋老虎”之说。
通常这段时间也正处末伏阶段,一般在8、9月之交,持续日数约7~15天。
秋老虎下山威力不浅,稍有不当,人们在这样的天气中就容易被“秋老虎”中伤。
表现出既有燥邪伤津损肺的特征,如唇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干涩等,还有暑湿伤脾胃的复杂特性如烦渴、四肢困倦、胸闷、呕恶等。
立秋养生小常识以及8个贴士
立秋仍要防“秋老虎”防暑降温要继续
入秋之后,尽管昼夜温差变大,但是白天有时仍然很热,有时暑气更加逼人,所以,防暑降温要继续,不能有丝毫怠慢。
措施:
首先,清热解暑类食品不能一 下子从餐桌上撤除。一般来说,此类饮食能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因此喝些绿豆汤,或者吃些莲子粥、薄荷粥是很有益处的。多吃一些新鲜水果蔬菜,既可 满足人体所需营养,又可补充经排汗而丢失的钾。二是寒凉饮食要减少。经过一个长夏后,人们的身体消耗都很大,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虚弱,因此,在选择食物时,不宜过于寒凉,例如:西瓜、梨、黄瓜、葡萄等,其性味寒凉,多食可能伤及脾胃,所以要少吃。三是饮食营养要加强。 不能只为了追求清热解暑,而使饮食过于清淡。事实上,到了立秋可适当吃肉食,有许多食品如鸭肉、泥鳅、鱼、猪瘦肉、海产品等,既能清暑热,又可补益,可放心食用。
立秋还须防治“空调病”
炎热季节,许多家庭和办公室都开着空调,人们在享受清风凉意的同时,也容易患上“空调病”。尤其在立秋之后,天气早晚较凉,稍不注意,就会出现腹痛、吐 泻、伤风感冒、腰肩疼痛等症状。
预防:
首先,立秋以后,早晚天气偏凉,空调开放时间不易过长,夜里最好不开或只开除湿。这样,既可降温祛暑,又可预防空调病。二是处在空调环境中的人们经常喝点姜汤。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胃止呕、解毒三大功效,可有效防治“空调病”。 三是有慢性病如哮喘、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及胃肠功能较弱的人,不易开空调。必要时避免直吹或将腹部盖好。
食品、衣物防霉变
立秋之时降雨增加湿度大,天气 闷热,食品、衣物很易发生霉变。一般来说, 如果气温达到35℃以上,而相对湿度在70%以上,就很容易产生霉变。食用霉变的食物后会发生胃肠疾病,如腹 泻、呕吐、肠炎和痢疾等。
易霉变的食物有:
面包、蛋糕、熟肉、鱼虾、奶、鸡蛋、桃、香蕉、甘蔗、大米、豆类等。衣物、床单、被褥发生霉变,同样会导致皮肤过敏
预防:
一是封闭式包装的熟肉打开后,一天内应吃完,如果时间较长,在没有确认变质的情况下要充分加热后才可食用。牛奶变质一定不能喝。霉变的大米、面包、蛋糕 一定不要吃。二是经过清洗的水果更易发生溃烂,所以应现吃现洗。如果局部发生霉变,可以将霉变的部分削掉后,再往周围扩大去除一厘米,其他部分可以食用。如果一半霉变,就应丢掉。三是衣物洗后最好晾在阳台上, 阳光照射、通风可防霉变。冬天衣褥也应每月拿出通风日晒,防止发霉。